皋兰讯(皋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伟清 )连日来,第十六期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成员先后在兰州多地考察交流学习。9月1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交流活动在甘肃省皋兰县什川镇展开,来自12个不同国家的13名国际交流员研习班成员们,走进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的什川古梨园,在这里齐聚一堂,亲身感受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浓厚人文气息与和美乡村建设的蓬勃活力,为中外国际多领域的合作交流探索新的可能。
兰州什川古梨园全景(资料图)
作为皋兰县的一张文化名片,什川古梨园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人文,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更是皋兰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走进梨园,园内古梨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交流员们被什川古梨园内错落有致的百年梨树所震撼,纷纷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当地导游热情洋溢地介绍着:“这些古梨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我们皋兰的宝贵财富。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科学管理和精心呵护,确保这些古树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详尽的解说,让交流员们对什川古梨园的历史沿革、栽培技艺以及梨果的品种与特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梨园内,交流员们遇到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兰州鼓子表演以及村民们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驻足观看的同时他们积极融入,与当地群众一起合唱《康定情歌》,感受什川人民轻松愉快的田园生活,并热情地合影留念。
来自美国的国际交流员尤里里娅·莫拉莱斯·曼歌兴奋地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农村,So beautiful!这里的风景太美了,乡村建设也做得非常好。这次参访我感受最深的是咱们什川这边的风土人情,我们刚才看到的村民自发表演的节目非常动人,感觉当地的人们都非常地享受生活,非常的友爱。自从我们参加这个国际交流演习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感受到了甘肃人民的热情,今天我们来到什川,更深地感受到我们什川人的热情,希望什川越来越美好。”
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交流员们除了欣赏古梨园的自然美景,更直观地了解了皋兰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在参观过程中,他们与当地农户及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皋兰县在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走进皋兰迈绿达智慧农业示范园,大家参观了示范园内的智能温室,负责人通过手机,演示了智能水肥一体机、薄膜温室智能控制柜、玻璃温室智能控制柜的智能操作。
来自新西兰的莉迪亚·路易斯·格里登表示:“我自己也是运营了一个农场,今天的这个参观,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的这个农业方面的发展,农业和科技的结合让我感到很震撼,我们看了几个农业方面的公司,他们都用了一些非常高科技的设备,利用数控技术来控制整个大棚里面的湿度、温度还有灌溉等,我觉得这个科技跟农业的结合非常好。而且今天我发现这边的肥料也都是有机的,绿色的,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是有共同点的,我们都是渴望在未来,在这个农业方面都是可以实现一种绿色的、有机的、可持续的一种发展模式,今天我真的觉得不虚此行,very good。”
另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交流员菲利浦·马迪克表示:“皋兰的农业产业非常有特色,尤其是这些古梨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带来经济效益。皋兰这种对古梨树文化的传承和经济的发展融合到一起的这个做法非常好。而且这里的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也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像是古梨做成的文创雪糕,非常的可口,而且据介绍他还有很多的营养价值和功效,我觉得很好。”
此次甘肃省国际交流员研习班参观皋兰什川古梨园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融合。活动不仅展示了甘肃乡村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更展示了甘肃和美乡村建设的美好的蓝图。也让更多人通过皋兰县什川这一乡村文化和发展的缩影,对甘肃省的和美乡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什川万亩设施农业基地(资料图)
近年来,皋兰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下一步,皋兰县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皋兰、感受皋兰,共同见证这片热土上的繁荣与发展。
(来源:皋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