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皋兰县石洞镇四项举措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2023-08-17

(皋兰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青川翔 通讯员 刘洁)近年来,皋兰县石洞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大众化、人文化、实体化上求实效,有效推动“心连心、共命运、同呼吸”的理念在各族群众当中不断深化,形成了各民族繁荣发展进步、和睦友善相处、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上下齐心,打造民族团结事业良好局面

石洞镇全镇上下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全镇各相关部门及村(社区)负责人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领导小组,以强化领导定向。借助镇党委会议和党委政府工作推进会议,全面系统制定推动目标任务落实的“责任状”“时间表”和“路线图”,以健全机制驱动。督促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及时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相关政策理论,不断提升干部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提升站位护航。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平台,组建镇、村两级“石榴籽”志愿服务队伍,以搭建平台带动,广泛吸纳各族群众一同开展民族政策相关的宣传活动,对少数民族群众帮扶的志愿活动等。截至目前,全镇已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服务群众6000余人次,全面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镇上下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域群众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局面。

丰富载体,深化内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与全镇“文化三下乡”“我们的节日”“一村一品”群众团体演出等深度结合,组织全镇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各种形式的民族风情文艺演出,演绎出源于自身生活的民族团结好故事;组织“走进民族文化长廊 一览团结进步风采”等主题教育和宣传活动,在各族少年儿童中开展“石榴籽”儿童绘画展演活动、“手拉手”剪纸活动、组建少儿太平鼓队等,在全镇各族群众中切实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因地制宜用好村(社区)文化广场、农村书屋、道德讲堂等区域,建造民族团结文化墙、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悬挂民族团结进步标语6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页、张贴宣传海报80余张、进行政策讲解10余场次;借助乡村大喇叭及群众微信群等与各族群众的联系渠道,推送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信息200余条,广泛营造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融合特色,打磨亮点,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人文风情特色,以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交往交流方式,多角度推动各族群众交流互动。统筹利用人流密集的体育馆广场、仿古一条街、三川口横二路这一区域,打造出民族团结进步“一场两街”文化长廊,打造各族群众交往交流场所,向往来人群展出各族群众民族团结心向党的精神风貌。在城南社区,以“小南团结家”为载体,开辟“党建引领”“共建共享”“民生服务”“和美家园”“红色火种”五个板块,建造“团结小课堂”“民族团结会客厅”“小石榴读书坊”等充满温馨、团结、奋进氛围的主题活动场所,组织辖区内各族群众开展各类“红石榴”文化活动。在石洞小学打造民族文化长廊和石榴籽非遗传承展览室,邀请各民族学生和家长共同制作民族特色服饰、生活装饰等,发挥学生特长,通过书法、绘画、剪纸等方式,抒发对伟大祖国和共产党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的认同。邀请陇南礼县和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各民族小学生代表来皋兰,与辖区小学生代表一同参观学习皋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和皋兰县博物馆,加深各民族间小朋友的交流互动,建立真挚友谊,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

以民为本、用心用情,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始终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融入对各族群众的倾情服务中,在民族事务中坚持普法宣传、依法治理,用法、用情、用心服务保护各族群众的权益。主动关心少数民族流动经商务工人员,在劳动就业、子女入学、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积极引导和切实帮助,持续开展对少数民族低收入群众的结对帮扶、慰问及贫困学生资助等活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法治思维。依法保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好全镇基层治理的模式优势,将“事后协调”转为“事前预防”,对牵涉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和睦相处、团结共进。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遵循《村规民约》,积极开展农村滥办酒席、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治理,在各族群众中广泛选树“兰州好人”“最美乡贤”“五星文明户”等优秀典型,近年来,共遏制陈规陋习事务80余项,从各族群众中评选出“兰州好人”15名,兰州市“新时代最美乡贤”2名,五星级文明户”145户,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来源:皋兰发布)